父母百科全書

產後

產後復原黃金六周

有說產後媽媽若能調理身體得宜,可以重整體質,因此產後護理這階段很重要。一般來說,產後6星期會進行身體檢查,由醫生檢查產後媽媽身體各器官,是否回復懷孕前的狀態。其中有3大問題(谷奶、便秘、脫髮),是產後常見的現象,只要新任媽媽多點了解,便可以輕鬆過度復原期。

孩子學習路

一紙證書

某天,在學校發現一名看來怒形於色的家長,便向同事查問因由。原來她一進來便問:「幾歲可以學琴 ?」同事答道:「請問你的小朋友多大呢?」同時也拿出幼兒音樂班及鋼琴課程的單張,準備詳細解釋。誰知家長說:「你只要答我幾歲可以學便可。」

產前

至Fit孕味吃得聰明

踏入懷孕中期(即14-28周)的準媽媽,無論在心理、生理方面也適應下來,因此這階段亦稱為懷孕「蜜月期」。胃口大增突然吃得放肆,如一個人吃兩個人的份量,後果不但影響個人的體重,更會影響胎兒。其實要做至Fit的孕媽媽是不難,重點是吃得聰明,自然會「有營」。

產後

產後調理‧正反要知

中醫經典<黃帝內經>中敘述產後調理:「僅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清楚說生產後飲食應以平和清淡為要。坊間很多人認為產後應大補,而自行購買人參、鹿茸等中藥大量進補,這種做法實不可取!

產後

盡早開始餵奶—愈早愈好

最好能在寶寶剛出生後盡快開始餵哺,因爲寶寶這時的吸吮本能是最強的。大部分嬰兒在出生後一小時内已做好吃奶的準備,並很期待母親的餵哺。

產前

孕婦難題︰順產或開刀?

現時的夫妻普遍較遲婚,生孩子的考慮因素也更多更複雜,逐漸變成「一個起、兩個止」的狀況。以往的母親們生育機會較多,無論自然分娩(順產)或開刀的「滋味」都有機會感受,但假如現在的準媽媽只得一次機會體驗生育的經歷,又該如何選擇呢?

產前

生育前「贏在起跑線」之調理

現代社會出生率低,競爭壓力大,父母都希望子女贏在“起跑線”上。但真正的“起跑線”更該是從母親妊娠生育前後的調理開始,這亦是父母贈予寶寶最好的禮物。

育兒指南

吮手指?有意思!

吸吮是嬰兒與生俱來的需要。出生6個月之前,嬰兒都是透過吮拇指來滿足這種需要。在這之後,BB 吮拇指則是出於習慣,或覺得很舒服。累的時候、無聊的時候、緊張的時候,他們都喜歡吮拇指。

育兒指南

令寶寶更健康4大妙法

與新生嬰兒眼神接觸的剎那,相信是初為人父母最難忘經歷之一。但隨著寶寶日漸長大,要關注的事項也日益俱增。而寶寶如何能夠更健康地成長,相信是每一位家長的期盼。在此筆者以作為父親的經歷與大家分享一些育兒心得。

孩子健康圈

針針皆辛苦?﹗

阿B一出世就要打卡介苗及乙型肝炎疫苗,到阿B大少少,又要打混合針,而每次阿B被拮針針都會大哭,針口位更會有硬塊、有時甚至流出黃色液體。究竟阿B針口係唔係發炎?咁樣會否影響阿B健康?我又可以點樣令阿B咁痛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