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年「升小」‧「叩門」前的更穩妥選擇
今年小一入學的「統一派位」結果已經在本月初公佈,部份結果未如理想的已經馬上展開「叩門」,希望透過每間官津小學的非派位名額盡最後努力申請入讀。根據現時教育局政策,每間官津小學的非派位名額必須低於每班派位名額的10%,以小班教學模式運作的小學可在每班25個派位名額以上多收2名學生,而非小班教學模式運作的小學則可在每班30個派位名額以上多收3名學生。
在決定「叩門」前,要注意儘管教育局容許學校運用這些非派位名額去取錄額外的少量學生,但少數學校為了保持教學質素會選擇不使用這類名額去維持每班學生人數在原定派位數目。除此之外,不少學校會透過不同渠道發放有關申請「叩門」的要求,例如坊間經常提及的「1-1-1」,就是指申請人需要分別在「自行分配學位」階段、以及「統一派位」階段的甲、乙兩部份的第一志願中選擇「叩門」小學以表誠意。
但在實際「叩門」過程中,卻時有發現不少學校雖然經常強調「1-1-1」的重要,但最終在所取錄的學生中卻會有並不符合這個要求的申請人在內。這表示其實學校在考慮收生時是一個參考多方面因素的決定,而並非強制性地需要申請人必須符合所有條件。
在來年要為子女申請小一入學的家長,更要慎重考慮如何充份利用不同階段的申請機會,而並非盲目地只為追求微細的「叩門」機會而放棄更穩妥的選擇。
About author
You might also like
一日返兩間不同性質的幼稚園‧可以嗎?
最近和一些有孩子讀幼稚園的家長談起讀幼稚園的問題。 「趙Sir,你認為上午送孩子往正規幼稚園上課,下午送他往英基或國際幼稚園上課好嗎?」 這個現像我覺得匪夷所思,但家長卻認為是兩全其美,為甚麼呢? 「一來可以讓孩子學好英文,二來可以讓孩子盡用時間!」家長把他的看法說到無懈可撃。
不要把直資小學當作後備
一般家長,喜歡替孩子主力申請官立和津貼,後備申請直資或私立,這種心態正確嗎?我的答案是:「不正確!」 為甚麼不正確?因為直資和私立小學公布取錄的日期永遠比官津小學早,所以如果把直資或私立當作後備,萬一孩子先被直資小學取錄,家長便不知如何是好了!
ABC Pathways International Kindergarten 正接受面試申請
為小朋友選擇幼稚園絕不能馬虎,對往後學習影響甚大。ABC Pathways International Kindergarten 提供 PN-K3 課程,語言包括英語、粵語及普通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