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去水腫‧6款簡易美食
產後肥胖常用的定義為「產後六週仍超出孕前體重10%」。換言之一位重約50公斤的女性,若產後六週的體重高於55公斤,即為產後肥胖。產後肥胖的原因繁多,其主要原因是懷孕期間體重管理失當,過度進食肥甘厚味,產後缺乏運動所致。
懷孕時增加的磅數應以本來的體重作考量,如體重指標(BMI,以公斤除以身高平方米)低於18.5,為過輕,應增加12至18公斤的體重;如於正常範圍,理想增幅是11-16公斤;如孕婦本來過重,體重指標達23.5以上,增幅應控制在7-14公斤以內。
根據美國醫學研究所於 2009年5月發佈的懷孕期間體重增加指引建議:在懷孕首13週可逐漸增重1-3公斤,14週後每星期增加0.5公斤,如懷雙胞胎則每星期0.7公斤。當中胎兒、胎盤、羊水共重約5.4-6.4公斤,用作分娩及哺乳的脂肪儲備重約2.3-4.1公斤,乳腺組織、血液供應、增大的子宮則佔重3.6-5.5公斤。
中醫認為,產後水腫與「脾」、「腎」關係最為密切。脾主運化,脾虛則不能運化水液;腎主氣化,腎虛則不能蒸化水液,水性趨下,所以水腫亦多見於下肢。水腫一般約產後1-2星期可回復,但若氣血損耗較多,則需要更長時間。以下介紹六款食品,可有助緩解產後水腫的情況:
1. 薏仁紅豆水:先將生熟薏米各20克、紅豆30克洗凈浸半天,瀝乾備用。薏苡仁及紅豆加水煮熟,再加入少量冰糖,待溶解後熄火,放涼後即可食用。紅豆益氣養血、薏仁利水消腫。此湯可以健脾、補血。
2.紅糖生薑水:生薑一個切片,連皮用水洗凈;薑與紅糖加水,猛火煮沸後改用慢火續煲45分鐘,即可趁熱飲用。生薑祛風散寒,紅糖和中、可和胃益氣,生薑連皮更可利水消腫。
3.雲苓土茯苓薏米煲鯽魚湯:先將雲苓25克、土茯苓30克、薏米20克、鯽魚一條(約400-500克)洗淨備用;鯽魚宰好洗淨,用慢火煎至微黃,濺入少許清水;將所有材料及生薑3片放入瓦煲,加入清水煲滾後,轉文火煲1個半小時,加適量鹽作調味即可。雲苓健脾利水、寧心安神,土茯苓清熱袪濕,清補兼施。
4.炒扁豆白朮燉雞腳湯:將白朮15克、炒扁豆25克、雞腳3對、瘦肉100克洗淨,所有材料及生薑放進燉盅內,加入冷開水加蓋隔水燉3小時,進食時才加鹽調味。白朮、炒扁豆健脾,亦可燥脾胃之寒濕。
5.山藥大棗粥:山藥40克,大棗30克用清水浸洗、糙米洗淨,將全部材料放入瓦煲內,加水煮約一小時,調入白糖即可供食。山藥補益肺脾,大棗和中利水。
6.四神湯:先將山藥30克、茯苓30克、蓮子15克、芡實15克洗凈浸半天,瀝乾備用。然後加入瘦肉100克加水煮熟,轉文火煲1個半小時,加適量鹽作調味。
當然除了飲食調養外,作息與適量運動都非常重要。媽媽們在平躺床上時多做點抬腿運動,按摩腿部及足三里穴,飲食均衡,多進食新鮮食材,都有助水腫回復。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每個人體質及具體狀況不一,若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或有關之專業人士意見。)
About author
You might also like
是肥?還是水腫?中醫有妙法
每天在路上或報章上,我們都不難發現關於瘦身或減肥的廣告,媽媽們也十分關注這問題。除了影響體態外,更會影響身體機能。但肥胖與水腫應如何區分?飲食方面能如何改善症狀?
【全港育嬰室熱點】
不少在職媽媽希望盡力為寶寶餵哺母乳,但礙於工作崗位或公司配套未能配合,致使被迫改餵奶粉。 好消息!今早食物及衛生局副局長陳肇始表示當局即將推出《香港配方奶及相關產品和嬰幼兒食品銷售守則》,希望保障市民在獲取餵哺資訊上不受商業銷售手法影響,並指出政府鼓勵媽媽餵哺母乳。 讓媽媽無時無刻能放心及舒服地餵哺母乳,享受媽媽與子女最親密的接觸,現綜合香港、九龍和新界的「育嬰室」清單供媽媽們參考。
產後減磅計劃‧6個有效貼士
很多時候,懷孕期過多的體重增加是由於孕婦誤以為可以亂吃亂喝,吃了很多高糖份、高脂肪但營養價值低的食物﹔有些孕婦甚至以為要吃多一人份量才足夠。再加上欠缺運動,熱量攝取過多但消耗少,導致增重過多。那些人屬於產後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