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常尖叫發飆……

孩子常尖叫發飆……

每當遇上在發飆尖叫的孩子時,父母的心往往容易向下沉,開始眉頭緊鎖,繼而與孩子角力,然後被孩子發飆的行為牽動自己的情緒,相信這是不少父母都會遇過的苦況。

 一般未成熟的孩子是以情緒說話多於理性說話 ,這是基於他們認知能力發展階段的限制,而非不能理解的事。孩子的尖叫可以是語言之一,有時表達高興、有時表達寂寞、有時則表達憤怒等等,並非一定是發飆或反抗行為。例如,筆者曾看過朋友寄來的一段寶寶生活短片,當中只看見寶寶不斷尖叫,且叫聲連連,並在幼兒椅子上揮動手腳。仔細看看,寶寶其實並非在發飆,只是父母逗他玩耍,拍出聲響令寶寶興奮著躍,以尖叫表達他愉快的心情,奇趣可愛。

 有些時候,筆者也見過一些寶寶好好地獨個兒玩耍時,突然發起尖叫聲 ,並將砌好的積木推倒地上。這是因為爸爸忙於瀏覽網頁,媽媽又正在處理家務,冷落了寶寶,令他寂寞難耐,便以尖叫發飆行為表達其孤單和不滿的感受。因此,父母不要太快為孩子尖叫發飆的行為下結論,總要耐心了解其行為背後的因由,孩子並非每次都是要反抗父母的。

 不過,孩子容易尖叫發飆的話,除了需要學習情緒管理外 ,更重要的是家長的管教方法。孩子尖叫發飆通常是想達到某些目的,並帶點試探性質而使出的招數。若沒有觀眾,他們的吵鬧行為通常過一會兒就會自動熄滅。若父母對其要求遷就投降的話,孩子日後只會重施故技來操控大人。因為他們從父母的妥協當中,學會了尖叫發飆就能得到想要的東西。所以,家長遇上尖叫發飆的孩子,可嘗試緊記下列各項重點:

1. 冷靜處理,用平靜溫和的語調了解孩子尖叫發飆背後的需要是甚麼 。
2. 若屬小事諸多要求、亂發脾氣的話,家長不用款待孩子的不良行為,並盡量減少爭辯或安慰的說話,這只會給予孩子更多空間繼續「表演」,因為有觀眾。
3. 家長要學習堅持不妥協,別因為受不了孩子的尖叫發飆而輕易讓步。
4. 若不影響他人,可讓孩子自己哭夠平靜下來。
5. 鼓勵孩子用「說」,不用尖叫哭鬧。家長從中可用堅定的眼神和語調對孩子說:「我知你唔開心,但係唔要用尖叫講野,用返正常聲音講野。」
6. 家長要引導孩子明白只有合宜的表達方式,才能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
7. 若孩子的要求不合理時,家長需教導他們學習接受被拒絕,並附加解釋讓孩子明白「不給予」是為了他們的好處。

要避免孩子常尖叫發飆的話,家長便需要學習冷靜、堅持、不理,並設限。

About author

陳越秀
陳越秀 1 posts

「心理坊」客席心理輔導員 陳女士畢業於加拿大約克大學,期後在中國神學研究院進修基督教研究碩士,主修輔導;及後於香港中文大學持續專業教育部學習兒童為本遊戲治療,亦在彭氏音樂治療中心修畢音樂治療專業證書,廣泛應用於學校輔導兒童處理壓力和情緒困擾,並幫助有特殊需要的學童。 www.thecenterpsy.com

You might also like

Trouble Kids

你竟敢「駁咀」?!!

聽教聽話的孩子惹人喜愛 駁咀的孩子令人煩惱!!  駁咀≠可惡 孩子不斷成長,駁咀的情況幾乎一定會出現。由幼兒的「No! No! No!」或「唔制呀」,到小學級的「點解一定要咁做」;到青少年期的「唔係咁喎,不過講你都唔明架啦!」;林林總總,各式其式,總之就令父母的意思不能暢順地運作;

Trouble Kids

童稚無知偷取了爸爸的坐駕, 父母需給予溝通了解

俄亥俄洲一名8歲小男孩人細胆大, 當父母睡覺之時偷取了爸爸的坐駕, 為的是一餐麥當奴快餐, 沒錯真是偷車 。警方引述這位小男孩是從網上YOUTUBE 短片學習駕駛車的技巧。 這位只得8歲的小男孩昨日連同4歲妹妹偷偷地駕駛了爸爸的車, 行走了大約1.5里路程。前往麥當奴買了一個芝士漢堡包。 當他偷車離開家後被附近鄰居看到, 立即通知其家人。 警方收到報案後亦於路面追查及監察, 最後都能找到男孩及妹妹, 幸好兩人無礙。 警方跟男孩查問偷偷開車一事, 他說是從網上YOUTUBE學懂駕駛方法, 亦從豬仔錢罌取了錢便和妹妹一同出發。事件幸好沒有造成意外受傷, 男孩父母亦沒有被警方起訴。 事件值得讓我們作為父母的反思, 科技進步資訊發達讓小朋友容易獲得訊息, 不論對與錯他們都像海綿般只會吸引。我們作家長的是否有作好把關的功夫呢? 教遵小朋友不是單靠學校和物資供給, 給予時間一同聆聽分享也非常重要。多與他們溝通了解他們的興趣,近來的喜好, 喜歡的食物/顏色/電視節目/人物… … 從中定會知道更多小朋友的思想感受。 再者, 現今網絡資訊發達, 我們更需要了解他們瀏覽的網頁是否正確, 若發現有異常可及早更正及指引。 而作家長的我們也應該作好榜樣不要沈迷電子產品,與小朋友一同定立時間表,分配家庭親子時間。

Trouble Kids

做功課心不在焉?

♥  家庭是一個情緒系統  ,成員A的焦慮,可以變為成員B的憤怒。例如,媽媽因著無微不至的關心,在生活壓力下,一些時候不自覺表現焦慮,為的是擔心幼子受挫受損;但幼子在接收到這焦慮的表達下,可以變成不耐煩,甚至產生對媽媽的憤怒,生氣她為何喋喋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