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揀嘢學」‧學習指引(音樂‧運動)

小朋友「揀嘢學」‧學習指引(音樂‧運動)

 4歲起學琴‧最好時機?
others (4)為了爭取更多證書報考心儀小學,愈來愈多3歲以下幼兒學琴,甚至報導指早到半歲便開始學!不過「香港鋼琴教育專業學院」何淑恩校長則反對,她表示學樂器並非愈細個愈好!

因為多種樂器如鋼琴、小提琴等,均需要靈活的手指及良好的手勢,然而幼兒的小肌肉、前臀、上臀尚未發育完成,過早開始有機會錯誤運用肌肉及出現姿勢錯誤,一旦養成習慣,便難以糾正。她建議不論男女,於4歲時開始學琴比較適合。不過,何淑恩校長指,小朋友愈早接觸音樂愈好,除了有助加強音樂感之外,更有助穩定小朋友情緒呢。

 學琴常見錯誤/困難

姿勢 彈奏時虎背熊腰 彈奏前,調校坐位距離,應與前手臀的距離相若。每次需提醒自己彈奏時勿彎曲腰背 應調校琴椅的高度,讓手臀成直角時,前臀與琴鍵成水平
手勢
  1. 第一關節及大關節經常深陷無力,大大減低手指的靈活性及反應bad_posture
加強手指及手臂的力量訓練 按升降機或打字時伸直手指關節,用力按壓
  1. 手腕不能定下來,一邊彈琴一邊擺動
把較細小的硬幣如一毫、五毫等放於手腕上,訓練孩子彈琴時手腕要定,硬幣沒有掉下便算成功
時快時慢 這是拍子不穩的問題,當遇上較複雜的節奏時,情況便會一團糟。 自小多跟隨拍子隨音樂拍和,或做相關動作,訓練節奏感。(可參考短片內的拍子練習。)
常以拍子機練習 
半途而廢 學一、兩年便不願學習 勿強迫小朋友考級或比賽,除非他主動要求 發現小朋友無心練習,上課時常說廢話,或相當疲累,不願彈琴,便應考慮放棄彈琴,學習別的技能。
*資料來源:「香港鋼琴教育專業學院」何淑恩校長

不同歲數‧樂器大不同

歲數 樂器
0至1歲 1歲,家長應多給予不同類型的高質素音樂讓孩子聆聽,甚至可以24小時輕聲地播放著音樂。除了不同時期的器樂獨奏曲、室樂及交響樂等音樂,甚至民族樂、敲擊樂、民謠、粵曲、歌劇等都對孩子的腦部發展很有幫助。
1至3歲 家長可與孩子多作「聞歌起舞」,與孩子隨著CD唱歌、隨著音樂舞動;也可考慮讓孩子在2-3歲的時候參加一些高質素、有系統的音樂啟蒙班。了解小朋友每次課堂後學了些甚麼、聽了些甚麼音樂等,以致配合地在家中多點播放這些音樂,甚至與孩子一起隨音樂做動作,讓孩子對所學的更加熟悉及投入。
3至6歲 建議4歲以上才開始學習各種樂器,若家長想孩子3歲便開始學樂器,不妨考慮敲擊樂,例如打鼓,除了較易上手外,亦有助建立穩定的拍子及學習不同的節奏。others (2)
*資料來源:「香港鋼琴教育專業學院」何淑恩校長

♣♣♣♣♣♣♣♣♣♣♣♣♣♣♣♣♣♣♣♣♣♣♣♣♣♣♣♣♣♣♣♣♣♣♣♣♣♣♣♣♣♣♣♣♣♣♣♣♣♣♣

好玩音樂
♠Kinderbeat‧集3大教學法
kinderbeat kinderbeat2
在旁觀課的話,你可能覺得Kinderbeat只是一套普通的音樂playgroup,其實當中課程嚴謹得多。課程包含了奧福、高大宜、達克羅氏三大音樂教學法,使用特別教材及簡宜版五線譜,及具HEAT BEAT標誌的教材,特別針對拍子、歌唱、聽力、律動、創意五大元素。教師亦必先經評核及考取牌照方可執教。

「香港鋼琴教育專業學院」http://www.hkppea.com/

♠得意布偶‧齊玩音樂
採用由美國引進本港的 “Music for Little Mozarts” ,一套精美的彩色教材之中,除了故有的課本、習作簿、兒歌CD、書包外,更配有遊戲咭、貝多芬小熊、莫札特老鼠毛公仔及五線譜活動教學畫板,讓可愛的小布偶及神童莫札特帶小朋友探索繽紛的音樂小天地。

「柏斯琴行」http://www.parsonsmc.com.hk/

♠繽紛小搖鈴‧節奏學習
p01 p03搖鈴是較罕見的樂器,不過其聲音清脆,加上五彩繽紛的手鈴像彩虹一樣,十分吸引呢!搖鈴細小不佔位置,透過教材又提升孩子的小肌肉能力,學習快慢節奏、四分音符、不同的顏色、開始及停頓等,課堂中孩子能享受唱兒歌的樂趣,甚至邊唱邊搖擺身體。
「音樂農莊」http://www.musicfarmworkshop.com/

♣♣♣♣♣♣♣♣♣♣♣♣♣♣♣♣♣♣♣♣♣♣♣♣♣♣♣♣♣♣♣♣♣♣♣♣♣♣♣♣♣♣♣♣♣♣♣♣♣♣♣

 運動‧「配合」而非「促進」 DSC_0111

近年坊間出現了不少baby gym,「香港青年體育協會」體適能教練陳振光認為,幼兒體能課程,應配合幼兒的發展需要,而非促進幼兒發展,這樣只會弄巧成拙,「其實衛生署已製定幼兒發展指引,表明幾月大的嬰兒,有甚麼活動能力,例如滿1歲可學會自行坐下、需由成人撐扶才可走路…若此時強迫他學跑步或跳躍,即使於課堂上勉強完成,回家後也很快忘記。」他強調,必需由小朋友親身完成動作才算學習,若過程中一直由老師「招呼」孩子,則毫無幫助。「香港中文大學體育運動科學系」許世全教授亦同意,去baby gym玩玩,活動手腳,總比呆在家中好,但其實幼兒日常的追逐、攀爬、跑跳遊戲均算是運動,只要讓其盡情玩,玩到累了就已獲取足夠運動量,家長其實毋須額外為其安排特別的運動課程。

年齡 發展進程
1至2
  • 歲半左右開始步履不穩地四處走動,到兩歲才能平穩地走。
  • 可以快步行甚至跑。
  • 會蹲下來撿起地上的物件而不會跌倒。
  • 拿著或拖拉著玩具走路。
  • 可以自行攀爬上落傢俱(如梳化、矮床等)。
  • 會扶著欄杆上落樓梯。
  • 會嘗試踢球。
  • 會把四塊或更多的積木/小盒子疊成小塔。
  • 可翻書,但未能每次翻一頁。會扭動門的把手和扭開瓶蓋。
  • 能把小柱子塞進孔內。
  • 會用顏色筆塗鴉。
  • 開始慣性用左或右手。
2至3
  • 可快跑、踢球。
  • 能雙腳離地跳起和攀爬。
  • 能自行上落樓梯。
  • 可踏三輪車。
  • 會執筆畫直線和橫線。
  • 會用積木類的玩具建簡單的模型。
  • 會穿珠子。
  • 能逐頁翻開書本。
  • 會替玩具上發條。
3至4
  • 能自如地跑、跳和攀爬
  • 會拋和接較大的球19691011
  • 會單腳站一會
  • 能靈活地騎三輪車
  • 會像成人般執筆
  • 會畫圓形和正方形
  • 開始學習抄寫以直線和橫線構成的簡單文字(例如:1、十、口、L、T)
  • 會畫顯示出數個身體部位的人物(一般有頭部、四肢、眼睛和嘴巴)
  • 會嘗試用剪刀剪紙
4至6
  • 會熟練地自己上落樓梯及在遊樂場作攀爬活動
  • 能踢滾動著的球
  • 以單腳站立並能保持平衡五秒或以上
  • 以單腳向前跳約二至三米
  • 會隨音樂節拍擺動身體
  • 會用積木砌出較複雜的模型
  • 填色時通常都不會越線
  • 所畫的人也較為細緻(一般有頭部、眼睛、鼻子、嘴巴、身軀和四肢)
  • 會寫數字、英文字母和簡單的中文字(例如:1-20、A-Z、水、車、媽、吃等)
  • 會用剪刀和膠水做簡單的剪貼手工

*資料來源:衛生署家庭及健康服務

♣♣♣♣♣♣♣♣♣♣♣♣♣♣♣♣♣♣♣♣♣♣♣♣♣♣♣♣♣♣♣♣♣♣♣♣♣♣♣♣♣♣♣♣♣♣♣♣♣♣♣

好玩運動
巴西戰舞‧跳出鬥心
CCC 未命名
巴西戰舞是一種糅合了武術元素的舞蹈,要求學員的身體需靈活地移動,才可做出翻滾、踢腿、迴旋 踢腿等動作,來跟導師學習較簡單的兒童版戰舞,強身健體,訓練手腳協調能力,全英語的課程還可促進孩子的英語能力呢。

「Hong Kong School of Capoeira」http://www.capoeirahk.com/

♣幼兒室內籃球
akids1
akids2
所謂幼兒籃球,其實只要把籃球縮小,以此學習一些簡單的拋波技巧,好玩之處在於具有特備的室內球場及小型球衣,比一般拋波更好玩!

「A-KIDS甲子」http://www.a-kids.org/

♣兒童滑雪場
滑雪 (2) 滑雪 (3)
在潮濕溫暖的香港都可以滑雪!近年有好幾家新建的工廈室內滑雪場,這家Play Ski+Snowboard特設兒童課,4歲以上就可以玩!滑雪場內提供基本滑雪裝備,亦有導師在旁指示,不分冬夏都能享受衝前滑後的樂趣!不過雖然設有4至8歲班,但正如陳振光導師所言,建議8歲以上才開始玩,以策安全呀!
「Play Ski+Snowboard」http://www.321play.com.hk/

普通話」學習指引 (click here)

About author

You might also like

湊B頭條

2014兒童「學習效能指數」調查

「百家寶親子網 X Parents Journal」在2014年4月份期間進行了一個名為兒童「學習效能指數」調查,以網上問卷形式訪問了約600名子女就讀小學的家長,在學習活動3大範疇,包括樂器、體育、語言,以及暑期活動議題上進行調查,得出以下數據及結果。

湊B頭條

最受港媽歡迎‧5大奶瓶品牌

奶瓶可說是陪著BB成長,然而坊間奶瓶品牌眾多,質料、設計均有不同,究竟怎樣選擇才合適?哪一隻品牌最受媽媽歡迎?「Peegaboo x Parents Journal」在今年5月至8月期間,以網上問卷形式,訪問了九個「媽媽會」合共500位育有0至2歲寶寶的媽咪,調查她們對奶瓶的喜好及意見。以下得出的結果及選購奶瓶重點,非常有用,要做個精明的媽媽,務必細看!

湊B頭條

3大專家‧剖析「升小策略、難題」【面試篇】

近年「面試如打仗」,家長紛紛報讀面試班「備戰」。不過遊戲日日新鮮,除了要中英數普通話樣樣皆精外,還要反應快、識變通,才可過關。以下各種「陷阱」須特別小心!難得請來Triple-S Education教育顧問Ian Tsang、樂萃尖子學堂課程發展總監Miss Chan,及何佩玲女士(多間幼中小學課程顧問及考試教材作者)3位極具份量的專家分享升小經驗及心得,絕對值得各位父母細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