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只懂分辨:「好人」和「衰人」?
詞語量不足是學童的常見問題,特別是有關於「性格」的詞語。每當問到「這個角色是一個怎樣的人?」,經常只出現以下的答案:「他是一個好人!」或「他是一個衰人!」。而且就算曾經於課堂上教導的性格詞語,也可能未能於敘事時(如說故事中)運用,以致故事內容蒼白無力,過於單調。
面對這樣的情況,家長不妨利用故事幫助學童運用性格詞語。
第一步:理解角色的性格
性格詞語是較為艱深的詞語,需要學童較高層次的聯想能力,特別是某些意念抽象的詞語,例如「驕傲」及「謙虛」等,難以以三言兩語解釋。如學童的聯想能力較低,更可能無法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而利用故事,可以有助於學童理解這些抽象的詞語。(以下以「多啦A夢」為例子)
第二步:配對角色的性格
如果學童已經能理解一部份的性格詞語,下一步便要運用了。家長不妨按照故事中的情節,先為故事中每個角色想出一種性格。然後,要求學童把角色和性格配對。
第三步:覆述故事
把角色和角色性格配對好了以後,可以要求學生把故事覆述一次,並且需要使用那些性格詞語。例如,可以要求學生以「大雄是一個懶惰的人」﹑「多啦A夢是一個熱心助人的人」作為開頭。
「大雄是一個懶惰的人。有一天,媽媽要求他……。然後,熱心助人的多啦A夢就幫助大雄……。最後,嚴厲的媽媽就狠狠地懲罰了大雄。」
About author
You might also like
電視—-是爸媽的得力助手?還是敵人?
一位媽媽跟我分享,她的孩子由幼兒開始便很喜歡看米老鼠的電視節目,一看便如痴如醉。雖然每天孩子在吃飯及做功課時經常不專心、鬥氣、坐不定、發脾氣,但只要米老鼠「出動」,孩子便會坐定定,一邊看,一邊乖乖地吃飯及做功課。
哪樣最重要 - 孩子的笑臉,還是贏在起跑線?
社會上一直都有這個現象,一個小孩子一日返兩間幼稚園,就像大人一般朝9晚5忙個不停。
助幼兒學習閱讀‧預備班
親子共讀對小朋友的語言發展很有幫助。透過親子共讀,可以培養小朋友對閱讀的興趣,也可以讓小朋友學習如何閱讀,幫助小朋友將來從閱讀中學習。這次,我希望和大家分享一下親子共讀的一些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