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大湊B難題(上)

50大湊B難題(上)

BB一出世,父母面對湊B的難題可謂日日新鮮日日多!從餵奶問題、BB健康、日常照顧、飲食及營養甚至語言發展,少些智慧及體力也應付不來。「百家寶親子網」為了幫助各父母將「湊B」變成「Easy Job」,便搜集了大部份父母經常性面對的湊B難題及疑問,再抽絲剝繭,找出可行解決方法/對策,讓父母有智慧地湊B,那自然輕鬆好多!

 ♠ 餵奶問題:

1. 揀奶粉愈多添加配方愈好?
消委會早於11年曾諮詢兒科醫生、藥劑師及營養師的意見,指出雖然曾有研究顯示添加配方如益生菌、DHA 和AA等對嬰幼兒有益處,但仍需進一步研究才能証實其臨床效用。另外,Peegaboo亦曾進行訪問,1專家均表示並非越多添加配方越好。營養師何澤鏗解釋,嬰兒器官還未發育完成,機能亦較弱,若吸收過量營養如蛋白質,有機會增強腎臟負荷,繼而影響腎功能和增加肥胖的風險。他還指,坊間大肆宣揚DHA的功效,但「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標準」規定奶粉必須含有一種「α-亞麻油酸」(α-linolenic acid),此元素可經身體轉化成DHA,故即使沒有添加DHA,也不代表該奶粉未能為嬰兒補充DHA。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柴灣) 應用科學系(食物科學、科技及食品安全)講師方麗影亦表示認同,她指出,不止高蛋白,所有「特強配方」亦不宜,如高鈣、高鎂等,以免加重嬰兒腎臟負擔。

2. BB飲奶好慢好慢,點算?
不少家長在討論區分享,BB飲奶慢,可能因奶樽的氣孔太細,寶寶難以吸啜,只要把氣孔剪大一點便可。兒科醫生葉夢詩表示,每位寶寶的吸吮力和吸吮方式各有不同,不同形狀的奶嘴孔,奶液的流速也會不同,適合不同的寶寶。發現飲奶過慢,可嘗試轉用孔型較大的奶樽。不過,若並非氣孔問題,也可能因寶寶所需的奶量少。「衛生署家庭健康服務」表示,研究指出BB需要的生長速率各有不同,需要的奶量亦有差異,2至4個月大的BB,每日奶量可差距450毫升,如發現BB飲奶越來越慢、沒興趣再飲甚至自動放開奶咀,便可能已經飽了,可以停止餵奶。父母亦可試試分階段餵食,如BB飲奶後表現滿足及睡得好,便表示奶量足夠。

3. 有奶癬要戒奶、轉豆奶?
根據仁安醫院的資料3,奶癬的學名為異位性濕疹,有醫生會建議孩子戒奶,轉豆奶,不過兒科醫生張傑在接受《東方日報》訪問時指出,寶寶必須先經測試,證實對奶類產生敏感後,才可讓孩子停飲奶粉或母乳,或轉飲豆乳或抗敏配方牛奶,否則不只無助改善濕疹,甚至可因無故戒口導致營養不良。中文大學兒科學系教授韓錦倫曾建議家長不應讓兒童盲目戒口,甚至禁絕兒童飲奶,因有可能只是嬰兒的免疫系統未發育成熟才引致過敏,不少個案會隨年紀增長而有所改善。初生嬰兒皮膚幼嫩,奶汁沾到皮膚易誘發濕疹,注意清潔也是上策

4. 米水溝奶有益BB腸胃?
曾修讀中醫4課程的兒科醫生葉夢詩表示,從中醫角度,米能清熱和胃及生津潤肺,米水富有米飯的營養,溫熱米水有助嬰兒排便暢順。著名食家黃雙如對食很有研究,曾大讚米水的營養,更教煲米水,她建議在米微滾後,用米勻把米湯取出……取米湯時,不可熄火,否則米會立即搶奪水分,米湯消失得無形無蹤,留意米心仍是生的。如果米已煮熟,那就是粥,不是米湯。」嚴浩亦曾於專欄建議飲用紅米水,更添營養。

5. 奶粉燥熱BB無便便,點解決?
很多媽咪見BB幾日無便便都很擔心,不過有兒科醫生指出,其實BB便便的頻率,會因應食物及體質而有所不同,根據國際醫學研究報告,若幼兒每星期排便次數少於兩次或排便次數比平日驟減、排便時需特別用力,並引起哭泣、腹痛、腹脹或肛裂及糞便質地乾硬等徵狀同時出現,才屬於便秘;一般只要糞便呈軟身,便不用過份擔心。如欲舒緩寶寶排便困難,在沖調時盡量避免奶粉過濃,餐後在BB腹部順時針輕輕按壓,及在餐與餐之間多飲些清水等。此外,有培月員亦教路,可用少許凡士林塗在寶寶肛門附近,以刺激排便及避免當便便太硬時,排便時引起之不適。

6. 媽媽有敏感不宜餵母乳?
根據「香港衛生署」、台灣「國民健康署母乳哺育」網6站、及香港母乳育嬰協會的資料,若媽媽需因敏感而長期吃藥,便須告知主診醫生,以確保所服用的藥物(即使是抗生素)對寶寶是安全的。其實大多數常用的藥物,服用後只有極微量藥物會進入母乳。一般來說,媽媽生病並不會因母乳而傳染嬰兒,反而會分泌一種免疫球蛋白到乳汁,為寶寶加強抗體能力。

7. 餵奶及掃風時可有特別技巧?
7● 當BB吃奶時,奶樽傾斜度應大約為30度,奶嘴部份應充滿奶液,減少BB吸入奶瓶中的空氣。
● BB胃的容量小,所以吸食速度慢而長,當他們減慢速度時是時候要傍一傍,抖一抖,掃一掃
● 當寶寶在吃奶時有放屁,表示吸入肚中的「風」—空氣其實已減少了很多。因此,如掃了10多分鐘後BB仍未有會嗝氣,就可以繼續餵奶。
● BB飲完奶後即時入睡掃不到風,最好打直抱BB 10至20分鐘,才把其放上床,並用毛巾墊高其頭部及上半身,以防BB嗆奶。
● 同時可讓BB側睡,即使其嘔奶,也只會從口角溢出,不易被嗆到。

8. B不同週數要換奶樽?
這視乎孩子的吸啜能力,兒科醫生葉夢詩提到,如能活用不同bottle款式的奶樽及奶嘴能使嬰兒的吸啜能力提高。另外,除了因應寶寶的月齡更換奶樽外,專家亦提醒,同一個奶樽不應用來喝多種飲料,可分開飲水及飲奶兩種,以免味道混合在一起會使嬰兒的味覺混淆,影響味道,延長餵奶的過程及時間。

♥ 0-3個月建議用圓形奶瓶,因為內頸平滑, 有助奶水流動順暢,方便寶寶喝奶。
♥ 4-12個月適合弧形奶瓶,便於寶寶小手抓握。如果8至10個月寶寶可以自行拿著奶樽,也可改用以雙手挽的學習杯,讓孩子感受自行飲用的樂趣。
♥ 1歲或以上帶手柄的奶瓶,滿足寶寶自己吃奶的願望,同時還鍛煉寶寶的手眼協調,有助於身體發育。

9. 奶樽孔型有大中細碼,點揀?
奶樽孔型大小一般分為S、M、L三種。小圓孔適合喝水,中圓孔適合喝奶,大圓孔則更適合用來喝米糊等輔食;另外,亦分以下形狀:
♦ 圓孔型:最常見的類型,奶水會自動流出,寶寶吸吮起來不費力,適合無法控制奶水流出量的小寶寶。
♦ 十字形:可以根據寶寶的吸吮力來控制奶水的流量,不容易漏奶,孔型偏大可以用來喝果汁、米粉或其它粗顆粒飲品。適合各個年齡段的寶寶。
♦  Y字型:奶水流量穩定,能避免奶嘴凹陷。就算寶寶用力吸吮,吸孔也不會裂大。孔型較大,可以在添加輔食時使用。適合習慣用奶瓶喝奶2至3個月以上的寶寶。

10. 幾時及如何戒夜奶最有效?
每個小朋友戒奶的時間及進度不同,有些嬰兒更不需訓練,一般而言,約歲半時便可開始戒夜奶,要點如下: 10
● 特別是下午至黃昏時段不要讓寶寶睡得太多,照顧者可與寶寶進行活動,以致他們在晚間能睡得更甜;

● 將最後餵奶時間延至晚上11時至12時,及適量增加奶的分量,以延長下一節餵奶時間;
● 可逐步將「半夜奶」適量逐步溝稀,讓寶寶感到淡而無味而逐步減少依賴、以達至戒夜奶成功;
舒適及安靜的睡眠環境對寶寶也非常重要,家人要予以配合;
● 寶寶半夜醒來不一定是肚子餓,不要即時奉上奶樽,看情況讓他自行再入睡或輕撫入睡。

11.  BB要轉用抗敏配方奶粉?

抗敏奶粉/低敏奶粉其實是將奶粉中蛋白質,經水解分解成完11全水解或部分水解,可預防及避免剌激BB未成熟的免疫系統,以減低敏感症狀。不過亦曾有報告指出,沒有足夠證據支持餵哺水解配方可預防過敏,對於較嚴重過敏的嬰兒,抗敏配方奶粉的成效不彰。而近日澳洲亦有一項研究,發現無論是否有喝抗過敏配方奶粉,大部分嬰兒發生過敏的機率差不多。
另外,敏感亦不一定源自食物,在台灣,90%以上過敏原來自於塵蟎或環境因素,比率遠高於飲食,因此不少醫生亦表示,須自接受測試,再避免致敏原,才能對症下藥。始終母乳中的蛋白質不易誘發敏感機制,最少在初生首6個月時餵哺母乳對寶寶也是美事。

12. 轉奶粉令孩子肚潟、敏感?
坊間曾一度流傳,轉奶粉會導致嬰兒過敏或肚潟,不過米施洛營養護康中心註冊營養師李偉萍表示,各款奶粉成份類似,加上至今沒有大規模實驗,證實轉奶粉會影響健康,一般來說,若孩子對最初飲用的配方奶粉沒有過敏反應,轉吃其他牌子亦理應不會敏感。因此李建議,一旦面對心儀奶粉缺貨,仍可考慮轉購別的牌子,初時可以先每日代替一餐,再逐步增加新奶粉的餐數。過程中,孩子的大便次數、質地及顏色如有改變,實屬正常。其實,衛生署早已聯同9個醫療專業組織,包括醫管局、消委會、中大兒科學系、港大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兒科醫學會等,呼籲家長購買嬰兒慣常飲用的配方奶粉品牌時如有困難,可以轉用其他品牌,因為成份大同小異,只須按照指示,調整沖調比例便可。

13. 偏食配方奶粉可解決偏食問題?
衞生署助理署長梁士莉早在《蘋果日報》訪問時指出,現時部份奶粉商推出聲稱13可改善幼兒偏食問題的配方只是噱頭,無助改善營養問題,「只係減少兒童從食奶攝取嘅能量,令佢哋有番胃口食其他嘢」。消費者委員會亦曾就此訪問專家,專家直言產品的宣傳訊息有誤導成分,提醒不可單靠偏食配方奶粉來改善偏食,只可作為均衡飲食的一部分,此行為更會令偏食問題惡化,因為兒童偏食問題並不是單一營養攝取問題,關乎兒童行為和發展。醫生建議家長鼓勵子女進食不同種類的食物,攝取均衡營養。

 ♠ BB健康問題:

14. 寶寶有鼻敏感點算好?
14一般來說,西醫認為鼻敏感難以根治,會先建議進行測試,找出及避免接觸致敏原,來預防敏感症狀。 而中醫則認為與肺氣虛弱有關,但亦與脾、腎兩臟有所聯繫。仁濟醫院曾家怡中醫師表示,可以透過健脾益肺的湯水調理,例如淮山、扁豆、茯苓、熟薏米各三錢,蜜棗一枚再配清煲成淮山扁豆湯,或以合桃五錢,蓮子、芡實、各三錢,瘦肉二両煲成合桃蓮子湯,給脾胃虛弱的兒童早晚飲用,前者健脾,後者調補脾腎。兩款湯水均以四碗水煲至兩碗水,感冒期間不宜飲用。

15. BB有濕疹有什麼要避忌?
綜合仁濟醫院註冊中醫師劉銧煒、香港哮喘協會的資料,BB有濕疹的避忌如下:
● 忌讓嬰兒接觸可能引起過敏的物質
● 忌留長指甲,以免搔抓致皮膚破損,以致皮膚受感染。
● 忌用過熱的水清洗患處皮膚,熱水會將嬰兒皮膚表面的油脂洗掉,使皮膚更加乾燥,還會刺激肌膚;應以和暖水為嬰兒洗澡。
● 忌給嬰兒穿上名接觸非棉質衣物、避免衣物摩擦加重濕疹。絲質、毛織衣物更不可穿,以免引起或加重過敏。
● 忌擅自給嬰兒用激素類藥膏,因為這類藥物外用過多會被皮膚吸收,帶來副作用。
● 忌接觸刺激性的物品,如酒精或清潔劑等,以免使皮膚熾熱或令濕疹惡化。
● 忌以漂白劑或衣物柔順劑來清洗孩子的衣服。

16. 尿布疹可以預防?
要減少寶寶屁股仔上的尿布疹,都要勤力及保持乾爽。不妨參巧以下方法:
經常換尿片,讓寶寶的屁股仔保持潔淨及乾爽。
16
● 2每次換尿片後,要幫寶寶塗上潤膚霜,提供保護層,避免寶寶皮膚受到便便及尿液的刺激。但所塗的潤膚霜,要選擇專為阿B使用的配方,以免引起敏感。
● 若果天氣暖和,可為寶寶解除尿片的束搏,讓屁股仔透透氣
● 若寶寶的皮膚特別敏感,就要避免使用含酒精、香料或含有化學成分的濕紙巾
● 只要盡量保持屁股仔乾爽,輕微的尿布疹可會在幾天內慢慢消退,若然寶寶屁股仔上的紅疹疑似為細菌感染(起水泡或長瘡),或紅疹持續不退、範圍愈來愈大、數量愈來愈多,便要帶寶寶去看醫生。

17. 濕疹要避免用哪種護膚品?
根據早前一項研究報告,濕疹人士在選朋護膚品前,應小心以下成份的護膚品:
綠茶和葡萄籽萃取物等草本成分製成的藥膏、潤膚霜甚至浸洗劑等,
個別人士仍有機會對其產生敏感。另外有些天然草本成分不可隨意選用。
● 含有酸性(果酸及水楊酸)的產品,對於敏感皮膚、有濕疹、甚或膚質較乾的人而言,刺激性太高,並不適合
● 英國皮膚科專家發現,個人護理產品常用的防腐劑甲基異噻唑啉酮(Methylisothiazolinone,MI),是目前當地濕疹大流行的致敏原,每 10名患者便有一人是MI過敏,呼籲禁用這種防腐劑

18. 沖涼時加入花露水可退燒?
18根據仁安醫院的資料,酒精只能降低表皮溫度,無助退熱,另會增加酒精中毒及皮膚敏感風險,而花露水或含酒精,家長應小心。相反,多位專家均指,以暖水為嬰兒洗澡,已可達暫時降溫舒緩之效。

19. 睇便便就知BB有幾健康?
出生後初生嬰兒第一次排出的大便為胎便,呈深綠色或黑綠色,性質粘稠,沒有糞臭,量不多。之後BB的大便狀態,會根據吃母乳或吃奶粉而有差異。吃母乳的初生嬰兒,其大便為金黃色糊狀,稠度均勻,有酸味、無臭味。至於奶粉餵哺的BB,大便色是淡黃或土灰,糞質較乾,呈均勻硬膏樣,略有腐敗臭味;如排出綠色大便,表示腸蠕動加快,或腸道有炎症。看便便顏色辨健康:
● 大便帶膿、有血,可能是痢疾

● 大便黑色像柏油樣或暗紅,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
● 大便帶血,血色鮮紅,可能是下消化道出血或肛裂
● 大便發綠,有泡沫,可能是消化不良
● 大便稀水樣或粥樣稀便,可能是因為各種原因引起的腹瀉
● 大便呈褐色球狀硬便,可能是便秘

20. 不應以學行車學走路?
根據美國兒科學院建議,家長應盡量避免使用學行車。然而,BB應否用學20行車作輔助,全看家長的選擇及需要。以下要點可留意:
● 有兒童脊科專家指出,學行車座位設計會令孩子的雙腳分開,會影響盤骨發展。如果真的有需要,每次不可多於10分鐘。
● 嬰兒成長會自然學習爬行及站立,直到身體能平衡後就會試著走路。專家提議家長可讓BB抓緊矮凳子、欄杆、沙發等,或在成人輔助下學行。
● 學行車只可強化BB小腿的肌肉,但其實BB走路時主要是運用大腿和臀部
的肌肉。所以,絕對不能用作訓練行走。
● BB坐在學行車內,家長同樣要加緊看顧,以防學行車撞翻物件。

21. 需要在家為寶寶按摩?
現時愈來愈流行嬰兒按摩,通過按摩放鬆肌肉、刺激嬰兒觸覺系統,有不少研究發現,按摩有助增強BB的免疫力及消化吸收,不單能讓BB睡得甜,減少哭鬧,也可 加強親子關係和溝通,其中某些動作與小兒按摩推拿手法很相似,而小兒推拿不僅21有按摩的作用,還具預防及治療疾病的功效。要注意不要在寶寶太飽或太餓時進行按犘,按摩前要確保房間溫度保持室溫(約攝氏25度),以免BB脫衣後會着涼。盡量選擇有機植物油為BB按摩,不要用經化學合成並帶有香味的按摩油,因為 BB的身體機能未完全成熟,未能消化這些加工物質,而且BB於按摩時或會將手或腳放入口中。坊間有不少嬰兒按摩班課程,去學番兩招好有用。

22. BB有頭泥,點處理?
衛生署母嬰健康中心的建議,如果BB頭部變紅及黏著油膩的小薄片,便可能患有脂溢性皮膚炎,即俗稱「頭泥」。家長可直接以清水為嬰兒清潔頭皮,減少沐浴露、 肥皂對皮膚的刺激,並於清潔後為嬰兒塗上水份潤膚霜,保持皮膚滋潤。若頭泥太厚,可將橄欖油塗抹在頭泥上約廿分鐘,將之軟化,然後輕徑以棉花抹走。但當 「頭泥」或紅疹涉及範圍異常大,更有紅腫、流血水或膿的情況等,要盡快徵詢醫生意見

23. 點樣可以令BB打針舒服D?
打針前:

a) 在打針時,可以把BB放在腿上,使他們感到舒服。23
b) 自己要鎮定,以平常心面對,切勿顯露緊張不安情緒,若BB感到你擔心,這可能會增加他的恐懼。
c) 向BB唱最喜愛的歌或用玩具分散孩子打針的注意力。
d) 如果BB是餵哺母乳,在打針前、打針時和打針後餵哺BB。母乳可紓緩嬰
兒的情緒,減少嬰兒的疼痛。
e) 如果BB不是餵哺母乳,可以把糖水給BB喝。把一包(1茶匙)糖放入10毫升(2茶匙)的水內。在打針前用杯子、調羹或吸管給BB喝(在家不要使用糖來安撫哭鬧不安的嬰兒)。

打針後:
a) 若BB打針後哭鬧,可抱著他輕輕安撫。
b) 若BB針口出現硬塊,不要刻意去按壓或大力揉擦打針的位置。
c) 輕輕按著打針的位置一分鐘便可。
d) 起初第一、二天不要嘗試去按摩,用力去揉硬塊並不能加快其痊癒。
e) 用溫暖的毛巾去敷在硬塊的位置。每日2次,每次5分鐘,毛巾溫度以不會燙紅皮膚為佳。

50大湊B難題(下)

 

About author

You might also like

湊B頭條

小朋友「揀嘢學」‧學習指引(音樂‧運動)

為了爭取更多證書報考心儀小學,愈來愈多3歲以下幼兒學琴,甚至報導指早到半歲便開始學!不過「香港鋼琴教育專業學院」何淑恩校長則反對,她表示學樂器並非愈細個愈好!

湊B頭條

7大指標‧教你挑選嬰兒奶粉

近年「奶粉」可算是港人熱話,除了經常缺貨之外,品牌之爭亦停不了,廠商更各出奇謀,在電視廣告中大曬其配方,「DHA」、「AA」、「CHORLINE」、「乳清蛋白」等等,「奶粉」話題在討論區中亦此起彼落,然而,盲目相信廣告絕非精明之道,一於找來九位專家,列出7大必跟指標,跟大家上一堂「挑選奶粉課」。 

湊B頭條

小朋友「揀嘢學」‧學習指引(英語)

從小開始,孩子便開始學習之路,坊間可選擇的興趣及學習班多的是,令人眼花撩亂。「英語」、「普通話」、「音樂」及「運動」4大界別是大部份小朋友核心必報範疇,以下精心推介及知多啲貼士,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