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伴讀」以外,其他「發聲」時機

「親子伴讀」以外,其他「發聲」時機

上文提及,在說故事(親子伴讀)時「製造故事裡面各種聲音」,讓家長變身為「發聲伴讀神器」。其實除了說故事之外,「擬聲」的做法用於講道理、表達抽象思維等,都很有用。

「弟弟把又大又甜的梨子,讓了給哥哥吃」。有些故事本身其實已經包含著道理(分享、禮讓)。應用上文提過的發聲說故事技巧,可以試試把裡面的聲音繪形繪聲地演繹出來。
「弟弟看著那又大又甜的梨子,覺得……」接著便「舔舌頭」並發出「嘶嚦嘶嚦」(覺得很好吃很想吃)的聲音。
「可是還是讓了給哥哥吃,看看哥哥高興的反應!」,然後與小朋友一起模仿哥哥感動地大叫一聲「噢!」
 接著鼻子也酸了,「唔唔嗯嗯」(開心感動的聲音)。
♥ 「卡嘞、卡嘞」(哥哥滿足地大口咬著梨子的聲音)。
 好了,故事發展下去會如何呢?哥哥和弟弟,漸漸的感情會越來越好。「啦啦啦啦~~~」(電影配樂式大團圓結局音樂)。
 看,這麼生動的發聲式故事,豈不讓小朋友們清楚地看(聽)到,只要能忍著開頭的那一點想吃感覺(最初的「嘶嚦嘶嚦」),換來的是日後巨大多倍的快樂和良好關係!

說到尾,「擬聲」的效能,是讓人能較具體地感受到一些抽象的東西,並且放大一些感覺。
配合情景來運用的話,除了讓故事變得更生動之外,還可以讓小朋友「看」到不同選擇的「後果」。教小朋友「選擇」(尤其是利他的選擇),其實就即是品德教育。能產生對將來的投射,人才會改變自己的做法,作出目光較長遠的選擇,而不是目光短淺地被當下的利益或情緒牽著走。

最常見的例子是,小朋友不肯說「對不起」。有時可能他覺得他是「無心」的,有時可能他覺得道歉很失威,有時是害羞。
姑勿論原因為何,我們可讓小朋友們發現,他可以踩到別人後甚麼都不說,於是那個人望著自己,「di~~~」(瞄著小朋友時像發射激光的聲音),
然後自己一直「噗通噗通」(忐忑時心跳的聲音)直到很久;
但是,他也可以踩到那人後,雖然知道自己不是故意的,也先說一句「對不起」,看看別人有何感受和反應?「咚咚咚咚」(輕快歡欣的鈴聲)。
原來也不是甚麼大不了的,那人微笑一下便沒事了。接著當然又是播出「放鬆晒」的大團圓式電影配樂,「啦啦啦啦~~~~」。

面對關於品德教育的選擇時,善用聲效放大各個選擇的後果,除了能提示小朋友善與惡的分別外,也會令整件事變得輕鬆、有趣,減少說教意味。
例如,和栩綾一起坐車時,試過問她「你會喜歡在別人下車時,硬衝進去(接著發出「砰砰、啪啪、唉呀好痛、唔好推」等聲音)
還是靜心等待別人下車後,再安然地走進去(發出「呼~~叮叮~~啦啦啦啦~~~」的聲音)呢?」。
她當然一早就已經知道不應硬衝,但是用這種輕鬆、有趣的方式去玩聲音,便可以再次提醒之同時又不會讓小朋友感到你煩。

從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到,除了「繪形繪聲」、「把將來投射出來以供選擇」之外,其實「擬聲」還可以用來「表達感受」。最近有齣動畫談及人心深處各種不同的感受,小朋友有時也會因為不懂得「描述」自己的情緒,結果發脾氣。可以試試引導他們發出聲音。不用辭彙,無需了解,總之把當下的情緒變成聲音就是了。另一方面,也可以借「擬聲」來表達「幻想世界」,發揮孩子們的想像力。「好,現在我們去到了火星的表面,那是個怎樣的世界?用聲音來表達吧!」

About author

梁承謙博士(一休)
梁承謙博士(一休) 20 posts

7A班戲劇組藝術總監+香港中文大學優質學校改進計劃學校發展主任 正職:一半舞台編劇,一半教人教書。 育有一「好」:栩綾九歲,熙諾四歲。 http://www.7a.org.hk http://www.fed.cuhk.edu.hk/~qsp/qsip/index.html

You might also like

Innovative Kids

旅行‧諗計‧非一般照片

常有人問,為甚麼我們的小朋友拍的旅行照,總是張張動作不同,創意非常?每逢假期,不少人會帶小朋友外遊。即使沒有外遊,也通常會較平時多了和小朋友去郊遊。總之,就是多了和小朋友拍照。而小朋友很多時是家長的「模特」,可能全程所拍的照片九成半以上是小朋友做主角的,活像寫真集。

Innovative Kids

燈暗之前、燈亮之後—小朋友去劇院的大發現

「我不敢帶小朋友去看舞台劇,因為進到劇院,每當一暗燈,真的很黑,他就會感到非常害怕」。

Innovative Kids

教小朋友「學觀察」:從親身「尋找遺址」和「找不同」開始

Try的過去式是Tried。Study 的過去式 是 Studied。Dry的過去式是Dried。 任何正常的人,都能看到其共通點。而這一種看得到共通原則的能力,是人能夠學習的一個重要前提。「自己發現的事物,會較印象深刻」這個道理好像人人都知道。然而,如果有以下兩種教學方法,猜猜哪種會較多人用?